培训体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研究观点 > 培训体系

咨询式培训的双效合一

 文章来源:华训企管 时间:2014-09-15 17:13 点击:
分享到:
咨询式培训的双效合一

培训,快成了企业的必需品。市场机会,来无影去无踪;企业转身,快慢各有定数。市场与企业的速度差,既是企业管理的软肋,也是培训服务的方向。学院派,用知识武装企业,然而知道不代表做到。实战派,用经验替代企业学员的摸索,终究逃不出井底之蛙的命运。励志派,从中层执行力入手,切中企业老板的心思,可是令行禁止并不能造就优秀的企业。叶老师发觉:这几年,咨询式培训派挺拔而立,就是想在高层决策、中层执行之间打开一个通道,期待战略势能直接转换为经营动能,进而兑现为市场竞争力。
咨询式培训,不是咨询+培训的拼盘,而是以解决营销或管理问题为目标的行动力导入过程。知识,要转化为能力;能力,要转化为执行力;执行力,最终是为了抓住发展机会、解决发展问题。从静态的知识,跃升到动态的问题解决,是企业主最愿意投入的地方。而咨询式培训,正是迎合了这种“看得见的投入、摸得着的产出”务实精神。
咨询服务,咨询师为主导,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本分。这期间,思考与决策,在于咨询方;行动与管理,在于企业方。叶老师认为:脑袋与身子的分离,就会导致静态的决策跟不上动态的执行。头大身子小的企业,是痛苦的,眼高手低的尴尬,甚于稀里糊涂的蛮干。而且,咨询服务,只是小众需求,类似病人住院,企业不到万不得已,或者不是下定决心,是不轻易相邀咨询公司出手相助的。更多的企业主相信:自己的病,自己最清楚,自己最懂得如何治疗。绝大多数企业在最需要咨询服务的时候,比如重大战略决策制定阶段,往往弃咨询如敝履,而等到江河日下、残局不堪之际,又将咨询奉为灵丹妙药。
培训服务,培训师为主导,传授管理知识、工具与方法,提高管理技能与意识,是培训大餐的营养所在。老师是主角,学员是配角,只有在小组讨论时才能发挥一点主角的作用。他人经验与能力,难以直接移植到学员身上,听的精彩,干的平淡,是培训后典型综合症,即使是集体参加的所谓定制化培训课程,也难免走形式、走过场。培育视野、训练思维,这两项培训宗旨,快成了被忘却的纪念。
咨询式培训,有四个环节值得重视。第一,企业运营诊断,是把脉,摸准了客户企业的问题症结,才能药到病除;第二,定制化培训课程开发,是开方,西医的科学思维,再加上一点中医的辩证思维,就能逢凶化吉;第三,互动培训过程,是下药,能够改进学员思维力、决策力与行动力的培训课程,才是有效的;第四,课后追踪与辅导,是康复,培训过程看到的是治标之速,而培训过后得到的则要是治本之深。
双效合一的咨询式培训,就是拥有咨询的准头与培训的做头,瞄得准、打得很,当然是企业主。咨询式培训能否双效合一,关键在于生成行动力文化与客户化价值。叶老师认为,咨询式培训,要从流程、制度与团队方面,挖潜与激发客户企业的行动力文化,还要从营销战略、体系与管理角度,培育与发展客户企业的客户化价值,唯有如此,才能将企业经营的内功兑换成市场经营的外力。
双效合一的咨询式培训,就是要帮助客户企业做好三件事。首先,目标一致,思想相通。咨询式培训,无法在短暂的1-2天里实现,唯有系列的定制化培训课程,才能提供这样的集修营:个人目标自觉地融合到组织目标中,个人思维自愿地借力于组织智慧;其次,步调一致,方法相融。部门之间的森严壁垒,变成为节拍一致、方法一统的众志成城;最后,群策群力,合作共进。在执行中改进决策质量,以战术的高质量平衡战略的高速度。
分享到:

百强企业名师

实战落地课程

咨询式诊断模式

持续跟踪辅导

大量咨询案例

走进华训

核心服务

核心讲师

客户案例

华训动态

研究观点